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响应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党支部“惠民生、暖民心”党建品牌号召,助力提升边疆地区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水平,2025年7月18日至23日,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脑血管病分会专家团队在主任委员樊东升的带领下,赴新疆石河子、北屯市、阿勒泰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基层服务活动。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基层义诊、教学查房等,将前沿医疗技术和党的关怀送到边疆群众身边,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初心使命。
专家团队由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友谊医院、航空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的神经内科专家组成。团队先后走访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阿勒泰医院和阿勒泰市人民医院四家医疗机构,通过“诊疗+教学+机制建设”的多元模式,为当地群众和医护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第一站: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术筑基,义诊暖心
7月18日至19日,活动首站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启动。专家团队通过“2025年神经系统疾病新进展、新理论学习班”“急危重卒中全程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及“兵团第三届卒中健康管理师培训班”,围绕运动神经元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积水、脑血管病及头痛等疾病诊治和护理进展进行了精彩授课,现场讨论热烈,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李小刚教授深入病房开展教学查房,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手把手”带教基层医生,提升其诊疗水平。学术活动结束后,专家团队在门诊大厅开展了大型义诊活动,为慕名前来的患者提供诊疗和病情解答,切实将“办实事、解民忧”落到实处。
第二站:北屯市总医院——多维帮扶,传承兵团精神
7月20日,专家团队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通过座谈交流、义诊咨询、教学查房和学术授课等形式助力基层诊疗能力提升。座谈会上,医院党委书记聂信胜介绍了医院学科建设和医共体改革情况,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姚恩生表示,此次活动为北屯引入了优质医疗资源,将有力推动基层医务人员的成长。樊东升主委表示,将通过远程会诊等长期合作机制,助力北屯医疗发展,不负兵团守边情怀。
义诊现场暖意涌动,来自185团的刘大爷专程赶来,多年的中风、癫痫问题得到了北京专家的细致诊疗,他激动地说:“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专家们不仅为患者量身定制诊疗计划,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神经疾病知识,让患者既治病又“知病”。此次义诊覆盖神经内外科多个亚专业,服务百余人次。
同步开展的学术授课中,傅瑜教授和姚恩生教授围绕头痛诊疗进展进行分享,内容贴合临床实际,惠及多科室医护人员。专家们还参观了医院院史馆,深刻感悟医院发展的艰辛历程,表示将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边疆医疗事业。
第三站: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跨越山川,共绘帮扶蓝图
次日,专家团队抵达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精准对接阿勒泰地区神经系统疾病防治需求,重点开展专项培训讲座和惠民义诊活动。在培训讲座环节,李小刚教授、刘尊敬教授以《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管理》《超时间窗溶栓经验》为题,详细讲解了最新诊疗进展与规范化方案,为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更新知识、提升技能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义诊现场人头攒动,许多患者早早排队等候。一位来自富蕴县的患者常年受头晕困扰,辗转230多公里前来就诊,经专家细致问诊后终于明确了诊疗方向,他激动地说:“跑了好多地方没解决的问题,今天终于有了答案!”
义诊后,专家团队与当地医护人员召开了深度座谈会,聚焦脑血管病急性期处理、帕金森病长期管理等临床痛点,双方就人才培养、远程会诊机制达成共识,为长效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站:阿勒泰市人民医院——多元服务,圆满收官
7月22日,专家团队走进阿勒泰市人民医院,为此次西部行画上圆满句号。教学查房与授课同步推进,李小刚和刘尊敬教授深入病房,围绕疑难病例展开剖析,详解规范化诊疗路径,并手把手指导基层医生掌握关键技术。义诊现场依旧火热,一位哈萨克族大叔拿着检查报告说:“不用跑北京,在家就能让大专家看病,太方便了!”座谈会上,专家团队与医院领导系统梳理了此次西部行的学术成果,梳理了基层医疗服务需求和能力建设,为边疆医疗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脑血管病分会赴新疆基层服务活动已连续开展3年。樊东升主委在总结中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京疆神经疾病诊疗协作长效机制”,让党建引领的医疗支援“不止于行,更在于常”,为守护边疆健康和促进民族团结持续贡献力量。正如樊东升主委所说:“党建引领下的学术交流,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责任的传承,让北京的先进技术‘扎根’新疆,让边疆医生的困惑‘直通’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