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

    电话:010-65283439

  •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 邮箱地址

    邮箱:mishuchu@caogr.org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2025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缓和医疗分会第三届换届大会暨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2025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缓和医疗分会第三届换届大会暨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来源:浏览:674

       2025年7月12日,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缓和医疗分会第三届换届大会暨学术年会在北京圆满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参加人员达200余人,另有100余人观看了会议回放。会议围绕缓和医疗的前沿进展,以及缓和医疗与老年医学相融合的实践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

换届选举顺利完成

       大会首先举行了分会第三届委员会换届选举。第二届分会刘晓红主任委员进行工作总结,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程慧娟副秘书长主持监督投票环节,投票采用线上无记名投票、等额选举的方式选出缓和医疗分会第三届委员会:投票决议孙晓红任第三届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缓和医疗分会主任委员,马克、陈新宇、王玉梅、李玲、刘谦、侯莉、王媛、张改改等8人担任副主任委员,葛楠担任秘书长,朱鸣雷、曲璇、冯晓宁等40人担任常委,同时聘请刘晓红、秦苑教授担任分会顾问专家。新主委孙晓红表示,老年医学科注重全人照护,医疗意义不仅在于延续生命,更在于陪伴与尊重,助力老年人 “有质量地生存,也有质量地离世”。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丁媛媛副会长代表高松柏会长进行致辞,向新一届缓和医疗分会的成员表示热烈祝贺,并向上一届分会的领导和成员表达诚挚的感谢。我们要努力推动建设一套“有温度的医疗体系”,让医学真正温暖人心。

学术内容丰富多元

缓和医疗新进展

       北京协和医院孙晓红教授围绕预立医疗计划(ACP)的动态化实践,进行展开介绍,她着重指出ACP是一个动态过程,需基于医患持续沟通调整,并分析了其对降低医疗成本、支持代理人决策方面的价值。浙江医院金爽医师分享了参加2025年欧洲缓和医疗协会年会的体会与收获。他围绕当前缓和医疗面临的挑战、应对策略及学科建设路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汇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王玉梅教授结合团队研究结果,进行缓和医疗的科研思路和实践经验的分享。

老年医学与缓和医疗的融合实践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刘晓红教授就缓和医疗在医院与社区老年医学中的实践要点展开分享,她明确指出,缓和医疗并非局限于生命终末期,而是可以在疾病发展的任一阶段介入,缓和医疗服务应延续至患者离世之后,助力患者家庭更妥善地应对丧亲之痛。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缓和医学中心的马克教授结合自身临床与管理经验,分享了在医康养结合背景下,构建现代老年照护体系的实践与思考。浙江医院副院长陈新宇教授以老年医学科的专业视角出发,深入介绍了老年安宁缓和医疗新模式的构建思路与实践成果,并详细阐述了“1+1+X”老年安宁缓和医疗新模式的实施路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科侯莉教授分享了以叙事医学为基础的老年缓和医疗实践探索,她从多个维度深入阐释了叙事医学在老年缓和医疗中的融合应用情况。

老年缓和医疗的实践技能

       在多元文化和多重价值观相互交织的背景下,缓和医疗所面临的伦理问题愈发复杂。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玲教授围绕老年患者缓和医疗中的伦理与决策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北京老年医院老年医学科王媛教授结合2024年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指南,系统介绍了老年共病患者营养治疗在缓和医疗中的定位与作用,强调终末期患者营养目标应是提升舒适度,而非延长生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刘谦教授介绍了老年心肾疾病中安宁缓和医疗的最新进展。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张改改副教授围绕老年住院患者缓和医疗需求评估的关键内容进行了系统讲解。

       本次会议上,针对缓和医疗与现行医保支付体系、对照护者的照护、缓和医疗中的伦理问题、叙事医学等内容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应对中国深度老龄化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参考。

下一篇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十次常务理事会召开